每当听到有人说冬训就只顾着慢骑轻骑,你是不是也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想想那些骑友们,大冷天的拼命堆公里数,结果到了来年春天,和去年比一点没快。这种感觉,我太懂了,因为我也栽过这个跟头。你是不是也有同感?
我不怪大家守着那个"慢骑轻骑"的老规矩。毕竟这种观点我们听得太多了,都快成条件反射了。但是,咱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
我们不都希望一年比一年骑得快吗?
(没错!)
那就得提高阈值功率、最大摄氧量、最大功率和骑行效率,对不对?
(是啊!)
那为什么要把好几个月的宝贵时间,浪费在一种对提高这些指标帮助不大的训练上呢?
(呃... 这个...)
说实话,这不就是在瞎折腾嘛。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慢骑轻骑并不能有效提高上面说的那些能力(骑行效率除外)。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这种可能并不那么有效的训练方式呢?
常见观点 1:打好有氧基础很重要
"但是,你得先打好基础,才能应付备赛期的高强度训练啊。"
没错,这话说得对!低强度训练确实能打基础。研究表明,低强度训练就得真低,不能中不溜,这样对成绩提高最有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同时进行一些高强度间歇训练。如果你能合理安排,同时进行两种训练,等到进入备赛期时,你的状态可能会更好哦。
常见观点 2:新手不该做高强度训练
"没打好基础之前,不该搞高强度间歇训练。"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有大量证据表明,就算是长期久坐的人(整天坐办公室的朋友们),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高强度训练甚至在心脏康复领域都开始流行起来,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惊喜的结果。连体能较差的心脏病患者都能从零开始进行高强度训练,我们这些健康的骑友还有什么理由不行呢?
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安排训练时长和强度。只要合理调整,高强度间歇训练并没有那么可怕。
常见观点 3:会导致状态提前到顶
"基础训练阶段就搞高强度间歇,会导致状态提前到顶。"
我相信很多骑友在冬训中加入高强度间歇后确实感觉状态提前到顶了。但是,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在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感觉状态提前到顶,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控制好总训练量。"
关于运动员如何达到最佳状态和如何进行赛前调整,已经有很多研究了。证据表明,关键在于如何掌控你的总训练量。
间歇训练的选择确实会影响你锻炼哪些生理能力。但是,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只要你能保持适度且稳定的总训练量,高强度间歇训练不应该导致状态提前到顶。
我猜很多骑友在冬训中常犯的错误是超出了自己的训练量。当他们发现自己做过头了,就急忙降低强度以避免过度训练。结果呢 - 你其实是在无意中执行了一个达到最佳状态的计划(先超负荷,然后调整)。
然后,高强度间歇训练就莫名其妙地成了背黑锅的替罪羊。
重点
只要你在非比赛季没有超出自己的训练量,就没有理由不在冬训早期就开始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来提升你的功率。
最后,让我引用一下挪威体育科学家和顶级教练写的一份教育文件,来总结这个可能有点挑战传统观念的观点:
"一些顶尖挪威国际自行车运动员的教练评论:教练们强调,在比赛季结束后要尽快开始训练,并在训练中加入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文献中普遍认同,应该将低强度训练与高强度训练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适应效果。"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现在我们只剩下一个问题...
... 你的间歇训练应该持续多长时间,多久做一次,强度该有多大?
这将是我下一个要讨论的话题。敬请期待!
小贴士
-
安全第一:如果你是刚开始训练的新手,建议先咨询专业教练或医生的意见,确保训练计划适合你的身体状况。
-
循序渐进:不要一上来就做高强度训练。可以先从较低强度开始,慢慢增加。
-
听听身体的声音:如果感觉疲劳过度或不适,不要硬撑,适当休息很重要。
-
室内训练:考虑到冬天天气寒冷,空气质量可能不佳,可以考虑使用室内训练台进行高强度训练。
-
记录训练:保持训练日志,记录你的感受和进步,这会让你的训练更有目标性。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的冬季训练带来一些新的思路。记住,训练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和合理安排。祝你训练愉快,骑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