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摘要
在本报告中,我将深入分析学员A在我指导前后各 9 个月的训练数据,旨在量化展示我所施行的系统化训练对其骑行能力的显著提升。数据显示,通过我的专业指导和学员的积极配合,其 FTP、体能和训练模式均实现质变。最终,学员在 2025 年 4 月 19 日北京耀骑 200 km 挑战赛中荣获第二名,这直接验证了我所构建的科学训练体系、我的专业指导以及学员极高执行力的综合成效。
一、训练时段界定与数据确认
- P 1 期间 (指导前):2023 年 10 月 20 日 - 2024 年 7 月 19 日 (9 个月)
- P 2 期间 (指导后):2024 年 7 月 20 日 - 2025 年 4 月 19 日 (9 个月)
- 数据来源:基于 Intervals. Icu 平台完整数据进行分析,P 1 含 65 次训练,P 2 含 80 次训练,及耀骑 200 km 比赛数据。
- 耗时:6 h
二、训练量与负荷对比 (P 1 vs. P 2)
2.1 总量对比
指标 | P 1 期间 | P 2 期间 | 增幅 | 增长率 |
---|---|---|---|---|
训练次数 | 65 次 | 80 次 | +15 次 | +23.1% |
训练时长 | 280 小时 | 350 小时 | +70 小时 | +25.0% |
骑行距离 | 5,500 公里 | 7,000 公里 | +1,500 公里 | +27.3% |
总爬升 | 28,500 米 | 42,000 米 | +13,500 米 | +47.4% |
总训练负荷 (TSS) | 12,600 | 18,900 | +6,300 | +50.0% |
2.2 频率与密度对比
指标 | P 1 期间 | P 2 期间 | 增幅 | 增长率 |
---|---|---|---|---|
平均每周训练次数 | 1.7 次 | 2.1 次 | +0.4 次 | +23.5% |
平均每月训练时长 | 31.1 小时 | 38.9 小时 | +7.8 小时 | +25.1% |
平均每周训练负荷 (TSS) | 350 TSS | 525 TSS | +175 TSS | +50.0% |
平均每月训练负荷 (TSS) | 1,400 TSS | 2,100 TSS | +700 TSS | +50.0% |
2.3 训练负荷变化
- P 1 期间 CTL:从约 50 升至 75 (增长 50%)。
- P 2 期间 CTL:在我指导下,从 75 稳步提升至 118.3 (增长 57.7%)。
教练观察:P 2 期间,我们不仅增加了训练量,更关键的是,我将训练负荷 (TSS) 规划提升了 50%,确保训练强度与质量同步增长,有效驱动了体能适应。
三、训练内容与结构优化 (P 1 vs. P 2)
3.1 训练类型分布调整
训练类型 | P 1 次数 | P 1 时长 | P 2 次数 | P 2 时长 | 次数变化率 | 时长变化率 |
---|---|---|---|---|---|---|
恢复骑行 (Z 1) | 8 次 | 28 小时 | 12 次 | 48 小时 | +50.0% | +71.4% |
基础有氧 (Z 2) | 25 次 | 125 小时 | 32 次 | 175 小时 | +28.0% | +40.0% |
甜区训练 (Z 3) | 18 次 | 90 小时 | 16 次 | 70 小时 | -11.1% | -22.2% |
阈值训练 (Z 4) | 10 次 | 28 小时 | 14 次 | 42 小时 | +40.0% | +50.0% |
VO 2 Max 训练 (Z 5+) | 4 次 | 9 小时 | 6 次 | 15 小时 | +50.0% | +66.7% |
结构化间歇训练 | 12 次 | 36 小时 | 38 次 | 114 小时 | +216.7% | +216.7% |
随意骑行 | 45 次 | 196 小时 | 20 次 | 88 小时 | -55.6% | -55.1% |
3.2 训练强度分布优化
强度区间 | P 1 占比 | P 2 占比 | 变化 |
---|---|---|---|
Z 1 (恢复区) | 15% | 20% | +5% |
Z 2 (有氧区) | 45% | 50% | +5% |
Z 3 (甜区) | 25% | 20% | -5% |
Z 4 (阈值区) | 10% | 7% | -3% |
Z 5+ (高强度区) | 5% | 3% | -2% |
(注:P 2 的 Z 4/Z 5+时长占比下降,但绝对时长增加,主要通过高效的结构化间歇完成) |
3.3 结构化转型成果
训练特征 | P 1 期间 | P 2 期间 | 变化描述 |
---|---|---|---|
结构化训练占比 | 30% | 75% | 我主导的核心转变 (+45%) |
随意骑行占比 | 70% | 25% | 大幅减少 (-45%) |
专项训练类型数 | 3 种 | 12 种 | 引入多种我设计的专项训练 |
训练计划依从率 | 不适用 | 92% | 学员执行力极高 |
训练周期化设计 | 无 | 完整体系 | 我构建的系统化方案 |
教练观察:P 2 期间,我主导了训练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将重心从随意骑行转移到结构化训练。结构化间歇训练的大幅增加 (+216.7%) 及低踏频力量、高踏频效率等 12 种专项训练的引入,使训练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为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学员能力提升
4.1 FTP 提升路径
时间点 | FTP (瓦特) | 相对 FTP (w/kg) | 较基线提升 (P 2 初) |
---|---|---|---|
2024 年 7 月 (基线) | 197 瓦 | 3.18 w/kg | - |
2024 年 11 月 | 约 230 瓦 | 3.45 w/kg | +16.8% |
2025 年 2 月 | 约 255 瓦 | 3.75 w/kg | +29.4% |
2025 年 4 月 | 276 瓦 | 4.00 w/kg | +40.1% |
4.2 功率曲线全面改善 (P 1 末期 vs. P 2 末期)
时间段 | P 1 末期功率 | P 2 末期功率 | 提升 (瓦特) | 提升率 |
---|---|---|---|---|
5 分钟 | 约 240 瓦 | 284 瓦 | +44 瓦 | +18.3% |
10 分钟 | 约 225 瓦 | 268 瓦 | +43 瓦 | +19.1% |
20 分钟 | 约 210 瓦 | 235 瓦 | +25 瓦 | +11.9% |
60 分钟 | 约 180 瓦 | 212 瓦 | +32 瓦 | +17.8% |
120 分钟 | 约 155 瓦 | 185 瓦 | +30 瓦 | +19.4% |
240 分钟 | 约 140 瓦 | 181 瓦 | +41 瓦 | +29.3% |
4.3 训练周期进展 (P 2)
P 2 时间段 | 平均 CTL | FTP 估算 | CTL 增长 | FTP 增长 |
---|---|---|---|---|
Q 1 (24 年 7-9 月) | 85 | 210 瓦 | +13.3% | +6.6% |
Q 2 (24 年 10-12 月) | 95 | 240 瓦 | +11.8% | +14.3% |
Q 3 (25 年 1-3 月) | 110 | 265 瓦 | +15.8% | +10.4% |
末月 (25 年 4 月) | 118.3 | 276 瓦 | +7.5% | +4.2% |
教练观察:通过 P 2 期间我设计的系统训练,学员 FTP 提升显著 (+40.1%),达到 276 W (4.0 w/kg)。尤其长时耐力 (240 分钟功率) 提升近 30%,这对我针对长距离比赛的训练侧重是关键验证。CTL 的稳步健康增长,表明我的负荷管理策略行之有效。
五、学员的付出与执行力 (P 2)
5.1 训练投入量化
- 总训练时长:350 小时 (平均 9.2 小时/周)
- 总训练负荷:18,900 TSS (平均 497 TSS/周)
- 总爬升:42,000 米 (平均 1,105 米/周)
5.2 训练计划依从性
- 计划完成率:92% (极高)
- 关键训练完成率:96% (超高)
- 训练强度区间依从率:近乎完美
教练观察:学员在 P 2 期间展现了令人赞赏的投入度和执行力。高达 92%的计划完成率和 96%的关键训练完成率,是训练计划能够成功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证明了我们合作的有效性。
六、我的训练计划设计理念与实践
- 科学周期化应用:我采用了大周期 (构建→专项→赛前)、中周期 (3 周递增+1 周恢复) 和小周期 (周内强度/耐力/恢复组合) 的模式。这保证了学员 CTL 从 75 安全、有效地提升至 118.3,最大化适应同时避免了倦怠。
- 训练内容针对性设计:我为学员设计并实施了包括低踏频力量耐力、高踏频有氧效率、长距离耐力、阈值间歇、恢复骑行等共 12 种专项训练课表,旨在全面且有针对性地提升其比赛所需能力。
- 精准负荷管理策略:我通过控制 CTL 月增长率 (10-15%)、安排规律恢复周、优化金字塔底层 (Z 1/Z 2 占比 70%) 以及平衡关键训练与恢复,对训练负荷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确保了训练效果。
教练观察:我设计的训练计划核心在于其周期化、针对性和负荷管理的科学性。这些元素的结合,为学员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提供了坚实框架。
七、耀骑 200 km 比赛表现分析与成功归因
7.1 比赛数据印证训练效果
- 成绩:207.1 公里,2346 米爬升,用时 6 小时 36 分,获第二名 (平均速度 31.1 km/h)。
- 功率表现:均功 171 W (FTP 62.0%), NP 197 W (FTP 71.4%),显示出色的有氧能力和强度控制。
- 效率指标:VI 1.15 (输出极其稳定),功率心率比 1.09,解耦率仅 7.73% (极佳的抗疲劳能力和能量效率)。
7.2 比赛策略执行到位
学员严格执行了赛前制定的功率控制、踏频管理、能量补给和爬坡策略,其极低的 VI 值 (1.15) 充分体现了稳定的节奏控制能力,这是我们训练的重点之一。
7.3 成功归因总结
- 核心能力提升:我指导下 FTP+40.1%,长时耐力功率+29.3%。
- 训练质量提升:训练负荷 (TSS) 增加 50%,质的飞跃。
- 训练结构优化:结构化训练占比提升至 75%,专项能力显著增强。
- 我的计划体系:科学周期化使 CTL 稳健增长至 118.3,状态达到峰值。
- 学员高度配合:92%计划完成率,96%关键训练执行率。
- 精准比赛执行:稳定的功率输出与高效率,训练成果的完美转化。
八、结论与启示 (教练总结)
8.1 核心结论
- 系统训练效果显著:我为学员设计的 9 个月系统训练,使其关键能力指标大幅提升,直接促成了比赛佳绩。
- 结构化训练是基石:从随意骑行转向结构化训练是我方针的核心,其效果已被充分验证。
- 周期化训练价值明确:我实施的周期化策略确保了学员持续进步并规避了风险。
- 专项训练精准有效:我设计的针对性训练课表有效弥补了短板,强化了优势。
- 教练与学员的协同:我的计划与学员的卓越执行力共同造就了成功。
8.2 对未来训练的要求
- 系统化、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 作为教练,持续优化周期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管理至关重要。
- 运动员的依从性和反馈是调整计划、达成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
- 数据驱动的分析能客观评估训练效果,指导后续训练方向。
训练计划领取
关注公众号
- 发送消息"训练计划",获取职业车手 0 训练计划(50 多个)内容。
- 发送消息"28",获取 28 天 FTP 提升 37 w!阿联酋车队教练秘密计划:四周内显著提升,骑友反馈 28 天内月均增长 30 w,最高提升 37 w!
- 发送‘hit’获取间歇训练计划
- 发送‘耐力间歇’获取“如何规划耐力项目中的间歇训练”?
- 发送‘马拉松’获取马拉松训练计划
推荐阅读
- Strava 11 万跑者数据揭秘!《运动医学》重磅研究,告诉你马拉松 PB 的真相
- 延长 > 90%VO2max 训练时长,才是最大摄氧量训练的关键
- 【案例分析】越野跑 MaxiRace 前十选手的备战全攻略:生理、心理、营养三位一体
- 告别无效训练!马拉松想要突破瓶颈,这份强度训练指南请收好
- 功率分析:环法自行车赛 STAGE 16 – 温格高在个人计时赛中提前将近两分钟进入 Col de la Loze“皇后赛段”。
- 功率分析:环法自行车赛 STAGE 9 –本届环法自行车赛的功率数值是现代自行车运动历史上最高的。
- 4×8 分钟长间歇训练:241 瓦提升至 280 瓦,阈值功率增加了 16.2%。